续 胡国华
为了迎接市内将要举行的一个大型的文化艺术节,少年宫决定组织一次大型的外出写生活动,以展示当下该城的中小学生精神风貌。
主任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前前后后开了几次会布置具体的工作事宜。从胡国华口中的“转述”得知,萧玲自己当天依然扮演“伪主教”的职责,负责好整个班级的安全与写生工作。而他到时候也会到场。不过其身份已悄然转变:担任整个活动的总摄影师。
初一(1)班总共25人,当天参与的学生为20人。虽然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前往,但是萧玲的任务却丝毫没有轻松。她7点半就到达了活动现场准备。活动过程中,她忙前忙后,给学生分析取景的方法,给学生找最佳的写生位置,给学生指点写生中的画作。有那么几个女学生,总是画得特别好,对学习也特别上心,萧玲倒也情不自禁地多去看看她们。
“老师,我画完了,名字写在哪儿呀。”一个学生拿着画板,站到了萧玲身边。
“你填好作品卡,名字等信息就在作品卡里。填完贴在作品背面,交给我就可以了。”
“‘指导老师’一栏怎么写啊?”
萧玲看了看“指导老师”四个字。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经过学生的手一笔一划地写在这一栏里呀。“填‘胡老师’吧。”没有迟疑一刻,她说出了这个答案。
“为什么?他又没有教我。老师,我写你。”说完,学生看着萧玲,甜甜地笑道。她低下头,把“萧玲”两个字端端正正地写了上去。萧玲的心暖暖的,她第一次感到很欣慰,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响。尽管这二字真不代表什么,但却真实地,传递给她力量。
后来她整理检查学生作品才发现,指导老师一栏很多都写上了萧玲的名字。原来这是那个调皮的女生把这个小细节告诉了班上的其他同学,大家暗自约定的。忙活了一个上午的萧玲,看着眼前这一排排稚气未脱的字迹,看着一个个学生对自己的敬爱与肯定,她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带给自己心里那最由衷的自豪与欣慰。
很快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梁主任在活动即将结束时走到胡国华的身边,说了一句:“小胡,这照片你尽快整理好吧。还有,如果有空的话写个活动摘记记录一下,下周发给我。”他听了点了点头,俩人就走开了。
一个月后,胡国华拿着一摞上回外出写生的绘画创作作品纪念册走了进来。他说是派发给活动中得奖的学生的。萧玲随意翻看了一下。忽然间,指导老师“胡国华”三个字映入眼帘。那学生们不是已经用签字笔写上自己的名字了吗?怎么现在班内获奖的学生作品,指导老师一栏全部赫然印着“胡国华”。萧玲的心被猛地撞了一下,她不愿意相信这个现实,凭什么默默承受的总是她?凭什么黯然神伤的总是她?不想动了,不愿想了,她慢慢地走到讲坛边,搬了张椅子,静静地坐了下来。
夏 海
在外出差了几周,基本上报刊的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全都进行完了。但那个难题还不时萦绕在他脑海。青少年儿童绘画佳作?!你们在哪呀?
回到了办公室,夏海看到自己的桌面上放着一个很大的邮件包。他第一反应是摸了一下,里面不硬不软,好像有一些纸质的物件夹杂于里。是什么东西?他剪开了邮件包的纸封。哟,这都是啥呀。约15张画依照画种顺序、整整齐齐地放在其中。里头有素描的,有色彩的,还有速写的。从画面的呈现效果,可以大致猜出这是一帮小学六年级至初中阶段的学生创作的。画面的造型虽说不上十分理想,但可感受到孩子们创作的巨大热情。尽管那色彩作业里,还有稚嫩的笔触笔法,但处处未泯孩子们动人的纯真。拿到这份礼物,夏海既惊喜,又疑惑。他看了看寄信地址:***少年宫。再看看寄信人一栏:胡国华。这人是谁?没听说过。
话说回来,近来他的妹妹曾给他一个电话,说妈在买菜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现在的病情还有恶化现象。于是,为保险起见,家人把她给送进了医院。医生一看,啥都不说,先让她做个仔细的全身检查。检查期间,妈就一直得住在医院。这不,转眼一晃,住院费、治疗费、检查费杂七杂八什么的,就差不多十万块了。兄妹俩都明白,这钱袋口子一开,就合不上了。深思熟虑后,夏海想到:能短时间挣个快钱的,只有一个路子:在自己家办美术培训班。
他迅速回想了一下自己家中那尚算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大吊灯、放在储物室里那10多张塑料椅子以及自己房间柜子里那陈放多年的石膏体。妹妹家不是有很多让年幼的外甥女认识各种水果的假苹果、葡萄、雪梨等的玩具吗?现在它们可摇身一变,成为色彩科的静物。放在家门口准备扔掉的几双鞋,现在可成为画素描那取之生活的绘画题材。剩下的硬件,如画架、画板等稍稍购置些许,应该也就差不多足够。现在的状况,万事俱备,只欠一优秀老师矣。思索了片刻,他迅速在网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
茫茫人海,招一个老师上自个家门教,还真得擦亮双眼才能从中挑出质优者。若身边有从事这一方面的朋友,就省下了大功夫了。他看着眼前这一沓作品,眼睛突然定格在“少年宫”三个字。对呀,***少年宫的梁主任不正是学校里多年前教自己的老师?请他帮忙,推荐一个!
说时迟,那时快。夏海拨通了电话。
“喂,梁老师您好,我是您多年的学生夏海啊。”
电话那头怔了一怔。反应了半晌,对方终于有了反应。“我想起来了,你是当年我在大学里教的‘皮小子’夏海?”梁主任兴奋地叫了起来。“打电话来问候老师,真费心呀,呵呵。”
“是呀,毕业后和老师您就几乎没有联系了。没想到相隔多年你还能认出我的声音。”听到阔别十几年的声音,夏海心里也很感动。“梁老师,您工作忙,我就把话直说了。我朋友自己在家中开了个小小的美术培训班,主要教授初、高中的学生学习专业绘画。现在他问我能否帮他物色一名教学能力高、责任心强的优秀老师担任主教,每周一、三、五晚上教课,薪酬从优。看看这个事情,您可以推荐一些优秀人才给我吗?”
从他提出的条件,梁主任思索了片刻。他拿出一包“万宝路”,抽出了一根,点了起来。玩弄着香烟盒,他脑袋里立马想到了胡国华。但是胡国华那人行吗?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给我些时间找找吧,过些天我答复你”。 挂了电话,他看到了办公室门后那已经喝完的露出半个身儿的“五粮液”酒瓶。窗户外照射进来的耀眼阳光落在瓶身上,发出刺眼的光芒。它是想让你眼镜刺痛得不去看它呢?还是更加关注它?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知道此时的梁主任,倒是被它迷住了,嘴里惦念着那独特的甘醇酒香。
大半个月过去了,夏海终于等来了答复。
是的,不出所料,梁主任推荐的是胡国华。
胡国华?夏海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他想起了那个邮件。真巧,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联系了胡国华,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末了,他提了一下,感谢他的来稿。电话里头胡国华诚恳地表示:自己看到报社征稿,便把自己教授学生的习作稍作整理,投稿去了。他相信若报社能刊登孩子们的画作,必能大大地增加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夏海听了,内心直为自己找到一个优秀爱生的好老师而高兴。与此同时,他回想到建议书里谈到的“活动摘记”一事便顺势提了一下,胡国华也信心满满地答应下来。
解决了所有事情,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时,电话铃响了。
“您好,夏先生,我是应聘您培训班的王红军老师。”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已经招到优秀者了。”
萧 玲
教完了第三个年头,萧玲几年前刚踏上少年宫的熊熊教学热情荡然无存。面对学生,纵使她能耐心地讲解、认真地示范,但是工作搭档的不顺心却使其如同曹操面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临近期末,教务公示栏贴出了下一学年教职人员的安排工作。萧玲上前一看:
班级:初一(1)班
时间:每周周日上午8:00—12:00
地点:教学楼601室
教师:胡国军、萧玲
三年过去了,什么都不曾改变。
三年以来,她在这个孕育梦想的地方,曾是这么激情四射地演说,曾是那么尽心尽力地辅导,曾是那么真挚地秉着自己的良心,那颗炽热的良心,去浇灌祖国未来希望的花朵。但是现在,她的良心已于岁月的驰骋间渐渐变成凉心了。冷飕飕的,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找不到旁人给与的点点温暖。
走吧,去寻觅新的翱翔天空。
递了辞呈,萧玲如释重负,全身心得到了解脱。她为自己作了一个新的人生抉择而高兴。离开时,梁主任曾对她表示挽留:“坚持一下吧,好好教,或许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荣升主教了。”在他的心里,萧玲永远是那个急于升职的浮躁小年轻。但是,“升职”对她而言,是关键词吗?
前往学校的路上,她看到了在车站处等候的红军。这个人,平时都不会来“接车”的,今天要给我一个惊喜不成?一下车,他小跑了上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亲爱的人,终于等到你了。”他兴奋地接过她的拎包。
“啥事儿这么高兴呀?”萧玲拿出纸巾,擦了擦他额头上的汗珠。
他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畅怀地说:“我们画室走过艰难期了,今年招到了150个学生。”
150个学生,150个学生对于一个刚出茅庐打拼画室的人而言,是多么惊人,多么振奋人心的数字啊。
萧玲认真地瞧了瞧他的脸庞。瘦了,在这没有相见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几个合伙人熬了多少苦头!但她一直坚信他会成功的。一个肯于吃苦、乐于吃苦的人,一个在任何困苦的条件下始终怀揣着教育梦想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他的成功呢?
“我把少年宫的工作辞了。”
“为什么?”他一脸惊讶。
“我想加入你的画室。因为,咱俩有着同一个梦。”迎着他的不解,萧玲望了望头顶辽阔的天空,灿烂一笑。
|